1)第四十五章:讨董卓不叫我是吧?_三国:乐善好施荀令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潇,你许县固然稳固,但距离洛阳太近,不便屯军,若是董卓来犯可为屏障。”

  张邈实在是憋不住了,瞥了一眼荀潇之后冷不丁的开口,“应当以陈留为固地,在酸枣一带会盟屯军,再令先锋进驻许县。”

  “这才是用兵之道。”

  矫诏之事,是荀潇率先提出来的,算是让他们这些大人物解决了出师之名的难题。

  而且还可举事当先,此举胆大心细,魄力十足,也令他们都刮目相看。

  所以,张邈也不好把话说得太过难听,按照兵法之中对驻军之地略微更改,改为屯于酸枣,以陈留为根据,而许县则是先锋兵马的行军之路。

  荀潇听完这话,很干脆的就笑了起来,点头道:“对对对,府君所言极是!那就如此说定了。”

  张邈:“……”

  你为什么答应得这么干脆?!

  不争辩几句吗?

  与我辩驳啊,我听闻你荀文伯的口才一向是不错的。

  啧。

  他本来就只是想要先锋军屯于许县而已,如此一来,每次交战必然会有粮草支援。

  还不用整日与这些大官吏相见。

  说白了,太守、刺史以及那些杂号们可以在陈留,彼此交谈载歌载舞。

  荀潇若是也在陈留,那一点发言权都没有。

  可前锋军驻在许县,那都是他们麾下的将军,官位不在汉籍,自然都要听荀潇的。

  “那就如此说定了,今日,就将诏书发出去,而后引军至陈留酸枣,前锋军进驻许县。”

  曹操斩钉截铁的说道,“吾族中兄弟,在乡里募兵,有元让、子孝,至丹阳寻义士得三千人,途中哗变亡走一千,仍旧还有两千人,加上乡里子弟,一共一万四千余人跟随举事。”

  “诸位如何?”

  鲍信笑道:“在下早年得何将军密令,早早募兵,如今有两万余人跟随,境内若征还可再得数千壮丁。”

  桥瑁更是坦然大笑,道:“东郡子弟向来不少,若是以三公诏令出,无需征兵也可得上万人跟随,境内巨富商贾,皆会资助,至少有三万,诸位不必担忧。”

  “孟卓呢?”曹操笑着看向了张邈,而与此同时,张邈则是极其不自然的看向了荀潇。

  他的脸上虽然还带着笑容,但是却咬牙切齿,沉声道:“恐怕,恐怕五千之数……”

  荀潇别过脸去,不和他对视。

  好在是没有人再多问一句为什么人那么少。

  问了能把张邈问炸了毛。

  陈留贴邻许县,道路易行,路上治安又好,山贼流寇基本上都去荀潇那里参军入营了,于是陈留人也大多赶至。

  他那里不光是能吃饱饭,而且每个月的军俸又还不少,又占据着平定乱世收治流民的仁义之名,当然极好募兵。

  “先如此吧!”

  曹操长舒了一口气。

  如此,何须等袁氏兄弟号令。

  估计他们此刻还在冀州意气风发,大谈天下呢。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