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3章 科举扩招_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行思、郭度、姜氏等人自是轮番劝说韩建早日入朝请罪,说这样或许还能保住身家性命,可是两次拒绝朝廷征召的韩建哪里敢去长安,找杜让能、李思恭、王行瑜出面不成,又把主意打到了其他人身上,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朝廷下旨升官,面对天下人承诺优待,那他也可以放弃镇国军节度使的位子,但现实情况是皇帝不上路子,朝廷根本不按照老规矩来。

  在长安得到报告的李晔抚掌大笑,谓左右道:“他想怎样就怎样,什么都由着他,朕的面子往哪里放,郭度倒是有些胆色,奈何韩建心中有鬼,这种首鼠两端的孽障,朕早晚必杀之!”

  高克礼道:“华州唾手可得,奴婢恭喜大家了。”

  “对了,铜字模要尽快烧制好,再去催催将作监。”

  “遵旨。”

  放下韩建不说,放下活字不说,根据延英殿决策,宰相杨涉终于递交了章程,两川节度使和奉天、感义、彰义、泾原等关中十镇后,朝廷向地方选派了大量文官,秘书省、国子监、翰林院、四门学、弘文馆等官衙的储备官员几乎为之一空,如今面临着严重缺员的情况。

  朝廷宣布开启大统计后,御史台、户部、吏部的司郎级官员也几乎都是身兼数职,为了全面厘清京兆府下辖二十三县的情况,杜让能下令大量聘请临时工,确保下乡走访到户。

  总之一句话,现在很缺官。

  根据杨涉的章程,科举在今明两年要大幅扩招,明算、明法、明经、秀才、明字、三史、道举等常科照常接受报名,进士科依照旧严考,录取人数照旧严格控制在五十人以内,职能依旧是为朝廷权力中枢选拔储备官员,培养下一届领导班子和将来要下放的省级大员。

  扩招照旧还是面向制科,所谓制科就是朝廷急需某方面专业人才,或者攻占一地后急缺大量基层官员,由皇帝临时下制开设的临时考试,李治在位时期,唐军剑指四方,带着唐协军四处出击,打下了大量疆土,为了巩固对这些地方的统治,李治多次下制临时选才。

  审阅完毕,李晔批准。

  定初二年六月初十,朝廷下制宣布科举扩招。

  面向复读生,开秋霜、幽素、文律、岳牧、词标、文苑六门恩科,录取后由吏礼二部进行诠试,通过者补送秘书省、著作局、国史馆、弘文馆、崇文馆,特别优秀者选派修史。

  为选调各镇幕府的编外官员,再开才膺管乐、才高位下、贤良方正、抱器怀能、文以经国、藏名负俗、道侔伊吕、直言极谏、哲人奇士、博学通识、宣风兴变等十二临时科。

  对于公卿将相和各镇节度使、判官、掌书记、刺史推举的人才,及以检校加职在基层为官的临时官员,开将帅科武足安边、王霸、知谋将帅、军谋越众、孝弟力田闻乡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