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1章 东望神州_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赵匡凝,李晔并不着急。

  按照历史上的进程,他爹赵德諲还有两年可活。

  赵德諲一死,荆州传檄可定。

  冬月二十七,四个月时间过去,科举终于开考了,临时制科与常科同时开考,由于朝廷急需人才,常科并未按照惯例时间举行,时间安排较之往年有所提前,秋闱变成了冬试。

  进士、明经、明算、明法等常科,还是照着老规矩来,自是不用多说,秋霜、幽素、文律、岳牧、词标、文苑六科,根据皇帝陛下的旨意,改为翰林院与秘书省主考,录取后再组织吏礼二部官员对初试通过的考生进行复试,复试合格的,按照笔试成绩、面试表现、五官长相分配具体实习单位,比如翰林院、秘书省、弘文馆、集贤院、国史馆、著作局。

  至于才膺管乐、才高位下、贤良方正、抱器怀能、文以经国、藏名负俗、道侔伊吕、直言极谏、哲人奇士、博学通识、宣风兴变、文足治政十二科,由宰相韩正带队对口负责。

  剩下的武足安边、知谋将帅、军谋越众、孝廉闻名、博通坟典达教化、识洞韬略堪将帅、清廉守节政术堪县令、详明政术能理人、才识兼通明于体用、达于吏理可从政、军谋宏达可将相、详明达教化、博文宏词等数十科,考生以各地幕府编外官员为主,还有不少公卿将相推举的人才,剩下的就是具备相当规模的世家子弟,毕竟不是谁都愿意去死磕进士科。

  这些科的考生情况复杂,规模巨大,朝廷制定的考案也较为繁琐。

  为扫除科考俗风陋习,尽量保证公平公正,尽可能为朝廷选拔优秀的世家子弟与幕府编外官员,皇帝陛下改变旧制,命计相杜让能、兵相刘崇望、吏相柳璨、史馆相崔胤、集贤相杨涉都知贡举,领导从六部九寺二十四司抽调的数十位重臣负责命题监考改卷面试等工作。

  “这是朕即位以来的第一次大考,朕有四个要求。”

  “一,各位相公要做有担当的主考人,牢记钦定科举八律,把为国选才当成祭戎大事对待,把属下有司文武的觉悟和行动统一到内阁决策上来,统一到朕对大考的具体部署去。”

  “二,要做有情怀的主考人,抱定奋发有为宗旨,既要熟悉政策,精通考务,按唐律办事,按大考规则主试,还要根据大考章程对各官衙的录取工作进行监督,解答考生的疑问。”

  “三,要做有底线的主考人,严格执行科举政策,严格遵守大考章程规则,严格按照处事规范组织实施。四,要做有感情的招考人,向考生、家属、天下负责,用心倾听考生、百姓、各官署最真实的声音,切实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解决录取工作中的问题。”

  “总之一句话,为国选才是毫不动摇的底线,谁要是开后门、讲人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