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章 万人空巷_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德元年十二月廿二,在洋州城外的聂封收到了《讨宋文通制》。

  “凤翔山南,疆界素定,方镇守土,各有区分,顷因宦人伏诛,不臣妄借讨贼党羽窃国,宋文通乃因虚构罪名,劳动三军,害命百姓,大兴刀兵于山南军民。”

  “朕临危受命,欲务安人定国,特此遣使谕宣,委以旄钺。如闻路途塞闭,干戈未息,易放攻杀,肆图兼并。为君之道,礼在胜残,调将发师,除非获已。”

  “今令凤翔节度使杨守亮领禁军及道镇士马,与陇右节度使李忠国及四方镇帅倚靠应接配合,再令右神策行营军使高杰领步马五千为左军,左神策京北行营兵马使孙德昭领步马三千为次军,并相继续发,策诸路军马,杨守亮等部应与山南军计定齐进灭贼。”

  “朕以凤翔陇右之人,本无过错,乃迫于宋文通淫威,二镇将士,与国各有劳勋,迫於威制,不能自已,各路招讨宣慰一应文武,宜各自分明晓谕,使之悉知朕怀。”

  “如宋文通不吝改过,息兵归复岐州,入朝拜朕请罪,当不诛罪,不灭其族。”

  “其效顺从事回镇归家,终老田地,一应体恤。如执迷不悟,自取灭亡,唐律不赦,令在必行,兵发在即,可东可西,旦夕为灭城之势,勿谓言之不预。”

  “诸文武军士敬守所差,其置顿粮曹钱车料等,委度支使差勾当,不令阙失。”

  制书为李晔亲自撰写,措辞丝毫不客气。

  也没有历史上那些讨贼制里说的什么:“如某某禀奉朝经,幡然醒悟,愿罢兵归镇,当委待如初,其效顺之诚,高位重赏,一应优抚。”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某某如果归顺朝廷,也是荣华富贵不保,即使撤兵回镇,也只给你自然死亡的下场,不追究你亲戚朋党,如果不然,杀不赦,剿灭必决。

  事实上,一般只要诏书中出现这些字眼,藩镇在达到目的后都是愿意息兵的。毕竟仗打这个份上,朝廷也提出不追究死罪罢兵,再打下去,难保中央不会全面开战。

  所以看到这几个字眼,一般藩镇都愿意罢休,田承嗣和王廷凑等人都是这样。

  但李晔亲自写的这封讨宋文通有了很大变动,即使他宋文通现在罢兵,也必须入朝请罪等候处置,但宋文通可能入朝吗?肯定不会啊。

  所以这段话的意思真正是,你什么也别想了,朝廷要跟你打到底,以此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朝廷讨灭李茂贞的决心,就像当初宪宗讨伐淮西一样。

  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两三年不行就四五年,直到灭掉为止。

  这道制书发出后,有大臣很担心的对李晔说道:“历朝对叛贼皆言明,如能迷途知返,则权势富贵荣华依旧,此制措辞严厉非常,宋文通见状必顽抗到底,如此不但增加将士伤亡和钱粮靡耗,万一讨贼

  请收藏:https://m.bi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